“唱歌学中文”音乐教学法的好处

作者:张泓

   “语言是一首永恒的神秘的歌” ――珀西•比希•雪莱(注1);“歌咏言” ――《尚书》(注2)。这两句引语,一个出自英国浪漫诗人,另一个出自儒学经典,都指出了语言、歌唱和音乐其实是同一行为的不同方面。

   这个行为就是交流。

   语言和歌唱的关系曾被很多音乐理论家和声乐教师所探讨,而语言学家和语言老师对此却关注甚少。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中文老师兼歌唱家,我愿意填补这个空档,提倡富有创意的唱歌学中文的教学法。

   唱歌是说话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在日常说话的基础上,拖长了元音并扩大了音调高低的变化。一首好歌要把语言、诗歌和音乐之美融为一体。由于歌唱时特别强调色彩、发音和声调,这对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大有助益。

   “唱歌学中文”教学法的有效性,已被我在宾汉顿大学的教学实践验证。这门特别设计的跨学科课程既强调语言习得,又重视音乐欣赏与表演。我们涉猎的歌曲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艺术歌曲、民歌和流行歌曲。歌词就是课文,同时还附有词汇表和练习题。跟普通中文课堂一样,学生们也要学习生字、生词和句型。但与普通中文课堂不同的是,学生们要在课堂上通过唱歌练习来提高他们的发音、吐字和语言表达。慢慢地,学生就可以从“跟唱”发展到“独唱”。尽管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培养专业歌手,但到了学期末,我的学生在提高了中文水平的同时,也完全能够胜任合唱队成员的角色。当然,让他们在卡拉OK一展歌喉,更是不在话下。

   下面将着重讨论一下唱歌对语言教学的四个好处。

   发音吐字。一个歌手不只是唱出纸上的音符,他还必须做到口齿清楚、字正腔圆。人们在用自己母语唱歌时往往会比说话时更注意准确发音。在纠正发音和表达方面,学唱外语歌曲比语法练习更有效,因为语法练习有点像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味道,它大多需要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才能最终掌握句型。

   唱歌养成的习惯有助于文雅谈吐的形成。许多处、中级中文水平的学生在讲汉语时,常因嘴张得不够大而含混不清。而唱歌时,学生必须要张大嘴巴,才能真正放声把每个音节都唱得好听。好习惯养成后,他们在日常讲话时也会口型张大,发音清楚。

   唱歌能增加对声调的敏感。对许多学习中文的人而言,四声是一个很大挑战。但是通过唱歌方面的训练,学习者可以增强音调辨识和发音能力。正如我们常常说的,除了用嘴以外,一个歌者更多的是在靠耳朵唱歌。通过学习歌唱,我们可以练习和提高听力。

   唱歌有助于发出准确的元音。为了有效地发送声音,歌手要把元音清晰地保持到这个音符结束。由于说话时的元音比歌唱时要短,练习唱歌后,学生说话时准确发出元音就不那么困难了。

   唱歌练习会增强学生对发音器官的控制能力。在讲外语时,多数人会下意识地绷紧嘴巴和喉咙。而为了发出甜美、自然的声音,歌手必须放松下巴、舌头、嘴唇和头颈。通过歌唱练习养成的自我放松的习惯,自然有益于学生的口语表达。

   唱歌有助于说话时做到字正腔圆。即使听母语歌曲,有时我们也很难听懂歌词。这是因为在歌曲中,歌词带有艺术性,并要根据作曲家的规定唱出音高、音长。为了在节奏与和声的约束下仍能跟听众有效地交流,歌手必须要一直留意歌词的表达,保持基本的话语形态。这样的歌唱培训对学生最终能清楚、自然的说汉语很有帮助。

   唱歌可以帮学生找到自己的口语问题。唱歌时音节拖长,暴露和放大了在说话练习时不容易发现的错误。在课堂练习口语时,一些讲话很快而语法又正确的学生,很容易凭借助记符和灵活的舌头,掩盖了实际上发音不准的毛病。但一旦开口唱歌,所有的发音毛病都无处遁逃。

   表达。学生在别人面前讲汉语时常常十分害羞。在小组讨论时,他们往往缺乏眼神交流,说话也平淡无味,而音乐中的情绪色彩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难题。无论是民歌的欢快,艺术歌曲的浪漫,流行歌曲的多愁善感,还是摇滚乐的奔放不羁,都要求学生在开唱之前就要酝酿好情绪。实践证明,这个方法能有效鼓励学生更好地用中文与中国人或其他朋友交流。

   流利。唱歌的魅力在于流畅。音符间的承接和过渡有赖于作曲家对歌词、段落及和声等因素的巧妙处理。对连贯发音技巧的掌握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在说汉语时避免只言片语,提高口语的流利度。

   记忆。与日常讲话相比,节奏、押韵、比喻和其它诗歌艺术的手法运用让诗歌很容易被记住。当诗歌和音乐结合后,更令人难以忘怀。作为音乐和诗歌的基本结构特点――反复,也增加了其易记性。学唱中文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汉语的语法结构、句型和搭配。一般的课文和句型练习学过后很容易忘记,而歌曲朗朗上口,易记易背,学过之后便可长期保留在学生的脑海中。

注1: 《解放的普罗米修斯》,第一幕,第415行。
注2: 《尚书》是一本据传为孔子(前551-479)编订的早期史书。引自孙星衍(1753-1818)编,《尚书今古文注疏》(北京:中华,1974):第1册第70页。

Hong Zhang holds a Master of Music degree in Voice Performance from Binghamton University, SUNY, and a Bachelor of Music degree in Voice Performanc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She is the founder and director of Song of Silk, a performance group that aims to bridge East and West. Zhang has been an active soloist in many concerts and groups, including the Shanghai Philharmonic Society, the Milwaukee Symphony Chorus, the Milwaukee Chamber Orchestra, the Symphony Orchestra of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and Eastern Silk. In addition, Zhang gives lectures, recitals and workshops on Chinese vocal music and culture nationwide. Currently a Senior Instructor of Chinese at Binghamton University, Zhang’s curriculum includes the ground-breaking course, Singing Chinese. She has also co-authored Chinese through Song and Cultural Chinese: Readings in Art, literature, and history.

English